question-icon 如何再次辨析走私犯罪未遂犯与既遂犯?

我涉及一起走私案件,目前案件还在调查中。我不太清楚自己的行为到底算走私犯罪未遂还是既遂。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走私犯罪未遂犯和既遂犯是怎么区分的,有哪些具体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走私犯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探讨如何辨析走私犯罪未遂犯与既遂犯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走私犯罪。走私犯罪是指个人或者单位故意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通过各种方式运送违禁品进出口或者偷逃关税,情节严重的行为。 要判断是未遂犯还是既遂犯,关键在于了解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概念。犯罪既遂指的是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具备了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而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在走私犯罪中,不同类型的走私行为,其既遂与未遂的判断标准也有所不同。对于通关走私,也就是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手法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一般认为,行为人携带货物、物品已经通过海关查验,或者货物、物品已经脱离海关监管的,构成既遂;反之,如果在海关查验过程中被查获,尚未通过海关监管的,则构成未遂。这一判断依据主要来源于对走私犯罪行为的本质理解,即逃避海关监管是走私犯罪的核心行为,当货物、物品成功逃避海关监管时,犯罪行为就完成了。 对于绕关走私,即未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当货物、物品进入我国境内或者运离我国边境时,就构成既遂。因为绕关走私绕过了海关监管环节,一旦货物、物品进入或离开我国边境,就已经实现了走私的目的。 对于后续走私,指的是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或者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行为。当行为人将保税货物或者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并且达到了法定的数额标准时,构成既遂;如果在销售过程中被查获,尚未完成销售行为的,则构成未遂。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为我们判断走私犯罪未遂犯的处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对于走私犯罪既遂的认定,则是依据刑法分则中关于走私犯罪的具体规定,当行为人的行为完全符合这些规定的构成要件时,就构成既遂。 总之,辨析走私犯罪未遂犯与既遂犯需要综合考虑走私行为的类型、行为的进展程度以及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等因素。在实际案件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证据和事实,由司法机关进行准确的判断。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