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和符合质量要求的关键,从法律层面也有诸多规定来保障其有效实施。 首先,在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这意味着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质量职责,例如项目经理要全面负责工程质量,技术负责人要确保施工技术符合标准等。 其次,施工图纸的审核和技术交底工作也至关重要。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得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确需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应当由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在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当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施工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同时,技术人员要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要求。 再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核心环节。施工单位要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对此有明确规定。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配合比、浇筑顺序和振捣情况,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符合要求。 另外,质量检验和验收工作也不可忽视。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只有经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方可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最后,人员培训和技术创新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同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没有直接规定人员培训和技术创新的具体条款,但从保障工程质量的整体要求来看,这是施工单位应尽的义务。通过不断提升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可以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