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金该如何执行?


迟延履行金是指被执行人因未按生效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或其他义务时,由人民法院裁定,由被执行人交纳用以弥补申请人损失,同时惩诫被执行人违法行为的款项。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迟延履行金的执行程序,首先是申请。当被执行人未在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要求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金。申请书应写明申请执行的事项和理由,并提供相关的法律文书作为依据。 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法律文书是否已生效、被执行人是否存在迟延履行的事实、迟延履行的时间以及应支付的迟延履行金数额等。在审查过程中,法院会要求申请人和被执行人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 确定迟延履行金的数额是执行的关键环节。对于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按照法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这里的加倍,一般是指在原债务利息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对于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迟延履行金的数额可以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由法院酌情确定。法院会综合考虑申请人因被执行人迟延履行所遭受的损失、被执行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 如果被执行人对迟延履行金的数额有异议,可以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会对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裁定。若被执行人仍然拒不支付迟延履行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迟延履行金的执行旨在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被执行人及时履行法律义务。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应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相关线索和证据,以确保迟延履行金能够顺利执行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