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免除赡养义务?


赡养义务通常是法定且不可轻易解除的,不过在一些特定情形下,有可能免除赡养义务。 首先,如果父母对子女有严重的犯罪行为,比如虐待、遗弃子女情节严重,或者杀害子女、强奸女儿等极其恶劣的行为,子女可能被免除赡养义务。这是因为父母严重侵害了子女的权益,从公平正义和人伦常理角度出发,子女不应再承担赡养责任。《民法典》虽然没有明确列举所有可免除赡养义务的犯罪情形,但基于民事法律的公平原则以及保护弱势群体的精神,这种严重犯罪行为可以作为免除赡养义务的依据 。 其次,从子女自身履行能力角度看,如果未婚或离异的成年子女无经济收入、丧失劳动力或不能独立生活,或者已婚的成年子女本身无经济收入,其家庭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在这种自身生存都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履行赡养义务,但这并非是完全免除。一旦子女经济状况改善,有能力履行赡养义务时,仍需承担相应责任。这是考虑到法律不能强人所难,不能要求一个连自己生活都无法保障的人去承担赡养他人的责任。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父母主动放弃被赡养权利。父母作为被赡养权利人,有权对自己的民事权利进行处分,如果他们自愿放弃被赡养的权利,赡养义务人的赡养义务可以被免除。但这种免除必须是父母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不能是子女强迫或诱导的。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在司法实践中,这些情况都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并且法官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定子女是否真的可以免除赡养义务。赡养义务毕竟是基于伦理道德和法律规定的重要义务,除非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充分的事实证据,一般不会轻易免除。 相关概念: 赡养义务:是指成年子女对父母在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法定义务 。 民事权利处分:是指权利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进行支配和处置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