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的法律名词如何解释?
我在生活中遇到有人说我被胁迫做了某些事,我不太理解胁迫在法律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想知道它有怎样的定义和相关规定,这样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我也能明白其中的法律含义。
展开


在法律领域,胁迫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胁迫指的是一方通过威胁、逼迫等手段,使另一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做出某种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是在被胁迫者感受到了来自胁迫方的现实危险或者不利后果,心理上产生恐惧,从而不得不按照胁迫方的要求去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意味着,如果某个人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做出了承诺等民事法律行为,那么他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撤销该行为。 另外,在刑法中也有涉及胁迫的相关规定。例如,胁迫他人犯罪,胁迫者可能会构成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如果是胁迫他人实施了一些特定的犯罪行为,如抢劫罪中胁迫被害人交出财物等,胁迫者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从构成要件来看,胁迫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胁迫方要有胁迫的故意,也就是故意通过威胁等手段让对方产生恐惧。其次,胁迫行为要具有非法性,比如以合法的通知、告知等方式就不属于胁迫。最后,被胁迫方因为胁迫行为而产生了恐惧心理,并基于这种恐惧做出了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行为。了解胁迫的法律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