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解释申诉控告法人侵犯公民名誉权?

我感觉某个法人的行为损害了我的名誉,心里很憋屈。不太清楚到底怎样才算是法人侵犯了我的名誉权,也不晓得该怎么去申诉控告。想了解一下从法律角度,到底该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在申诉控告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展开 view-more
  • #名誉权
  • #法人侵权
  • #公民名誉
  • #申诉控告
  • #法律解释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要解释申诉控告法人侵犯公民名誉权,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就是公民维护自己人格尊严不被侵犯的权利 ,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损害他人名誉。 从法律规定上来说,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认定法人侵犯公民名誉权,需要考虑四个要件: 第一个要件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这里的违法包括诽谤、诋毁等行为。简单讲,诽谤就是法人编造一些虚假的事情到处传播,来破坏公民的名声;诋毁则是通过各种手段故意说公民的坏话,降低公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第二个要件是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这就是说,因为法人的那些行为,公民的名声实实在在受到了负面影响,比如身边的人对该公民的评价变差了,或者公民在工作、生活中因为这个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第三个要件是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公民名誉受损是因为法人实施的那些违法侵权行为导致的,两者之间有直接的关联。 第四个要件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意思是法人做出这些侵权行为,要么是故意的,要么就是存在重大的疏忽。 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例如,在审理名誉权侵权案件中,人民法院会将侵权行为地理解为受损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住所地。要是有关机关及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查阅的刊物、资料等刊载了攻击性言论,进而引发名誉权争议的,当事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予以受理。但如果仅仅是在本单位、本系统或其他特定范围内分发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处理方式可能不同。对于新闻媒体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将依法受理。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对其管理人员做出的结论或处理决定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当事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通常不予受理 。 相关概念: 诽谤:编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诋毁:故意说坏话,损害他人名誉形象的行为。 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与名誉受损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重大过失,故意就是明知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还去做,重大过失是本应注意却没注意到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