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程序终止的诉讼该如何进行?


破产重整程序终止的诉讼,在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破产重整程序终止的概念。破产重整程序终止,指的是在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由于特定原因,法院裁定结束重整程序。这种裁定通常是因为企业无法按照重整计划执行,或者重整计划无法实现企业复兴等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此有明确规定。其中,第七十八条指出,在重整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管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一是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财产状况继续恶化,缺乏挽救的可能性;二是债务人有欺诈、恶意减少债务人财产或者其他显著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三是由于债务人的行为致使管理人无法执行职务。接下来,我们说说破产重整程序终止诉讼的进行步骤。第一步是提起诉讼。一般由管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作为申请人,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出终止重整程序的请求。这里的利害关系人,可能包括债权人、股东等与破产企业有利益关联的主体。申请人需要提交书面的申请,并说明请求终止重整程序的具体理由和事实依据。第二步是法院受理与审查。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证据是否充分等。法院可能会要求申请人补充相关材料,也可能会组织听证,听取各方的意见。第三步是法院裁定。经过审查,如果法院认为符合终止重整程序的条件,会作出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如果认为不符合条件,则会驳回申请。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各方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要求。申请人要确保提供的证据真实、充分,能够支持自己的请求。债务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也有权利进行陈述和申辩。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等相关规定,避免因程序问题影响自身权益。总之,破产重整程序终止的诉讼是一个严肃的法律程序,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相关主体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诉讼过程,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