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仲裁如何立案?


合同纠纷仲裁立案,需要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流程来进行。 首先,讲讲立案条件。依据《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当事人申请仲裁要符合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仲裁协议,这就好比双方提前说好,如果有了纠纷就交给某个仲裁机构来处理,一般会在合同里有专门的仲裁条款,或者双方另外签订书面的仲裁协议;二是要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简单说就是你要明确自己想通过仲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让对方赔偿多少钱、继续履行合同等,同时要把纠纷是怎么产生的、经过如何讲清楚;三是要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像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劳动合同争议这些是不能仲裁的 。 然后,说说立案流程。《仲裁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要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准备好仲裁申请书,申请书里要写清楚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比如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等,单位的话要写清名称、住所等;明确仲裁请求,做到简洁、具体;详细阐述事实和理由,如实陈述争议过程;最后申请人为个人需亲笔签名,是单位则加盖公章。同时,争议金额不同、当事人数量不同,申请书的份数要求也不一样。第二步,带上身份证件,要提供本人以及被申请人的身份情况,以此证明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第三步,将这些材料提交到约定的仲裁委。仲裁委收到申请后,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如果决定立案,一般会在五日之内发出书面通知。之后,仲裁委会把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最后,由仲裁委组成仲裁庭,当事人参加仲裁。 总之,合同纠纷仲裁立案,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准备好材料、遵循流程,这样才能顺利进入仲裁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约定将他们之间将来可能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 仲裁申请书:申请人向仲裁机构提交的,请求对其与被申请人之间的争议进行仲裁的书面文件。 仲裁委:即仲裁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仲裁活动的民间性组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