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要回拖欠的工资?


要回被拖欠的工资,有多种合法途径可以尝试。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温和的方式。劳动者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所以,和单位心平气和地交流,指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争取友好解决问题。在协商时,要注意保留好聊天记录或者通话录音等证据,以防后续需要。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政府部门。劳动者可以携带本人身份证、劳动合同以及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如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到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会责令其限期支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申请劳动仲裁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劳动仲裁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劳动者需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内容。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定,积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总之,劳动者在遇到工资被拖欠的情况时,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