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后如何进行赔偿?


劳动仲裁后的赔偿执行情况如下: 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仲裁结果都没有异议,并且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支付赔偿的责任,那么用人单位要按照裁决书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给劳动者支付相应款项,像拖欠的工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一般会通过银行转账这种能查到记录的方式支付,同时用人单位要保留好支付凭证。例如,裁决书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三个月工资共15000元,那用人单位就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银行转账给劳动者,并留存转账记录。法律依据是,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双方都应履行相应义务。 要是用人单位拒绝履行赔偿义务,劳动者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等,来保障劳动者获得应得赔偿。比如,法院查询到用人单位某银行账户有足够资金,就可以划拨相应款项给劳动者。这是依据相关法律赋予法院的执行权力,以确保生效裁决得以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双方也可以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要是用人单位确实经济困难等特殊情况,能和劳动者协商分期支付赔偿款项,但必须经过劳动者同意,而且要明确分期支付的具体安排,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最终能实现。比如约定分三期支付,第一期在一个月内支付一定金额等。这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基础上给予用人单位一定灵活性。 劳动仲裁涉及的赔偿类型多样,不同类型赔偿计算方式不同: 经济补偿方面,若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法定情形,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计算方式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例如,劳动者在单位工作3年,月工资5000元,那经济补偿就是3×5000 = 15000元。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赔偿金方面,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假如上述例子中是违法解除,那赔偿金就是15000×2 = 30000元。 工资及加班费用方面,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或者未依法支付加班费用的,应当足额支付。加班工资按照法定标准计算,平时加班按1.5倍工资,周末加班按2倍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按3倍工资。 其他补偿方面,如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等,具体要根据实际发生的违法情形确定相应赔付内容。 相关概念: 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 赔偿金:是用人单位因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向劳动者支付的惩罚性赔偿,金额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