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怎么才能得到赔偿金?


在医患纠纷中想要获得赔偿金,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法律规定。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医患纠纷。医患纠纷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之间,因为医疗服务、医疗结果等方面产生的争议。当患者认为自己在就医过程中受到了损害,就可能引发这样的纠纷。 在我国,处理医患纠纷并获取赔偿金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双方协商解决。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直接的方式。患者可以和医疗机构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就赔偿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要签订书面协议。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效率高、成本低,能较快地解决问题,但可能存在双方在赔偿金额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 第二个途径是申请人民调解。患者可以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组织,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对医患双方进行调解。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经过调解,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个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公正,而且不收取费用,但调解的时间可能会相对长一些。 第三个途径是通过行政调解。患者可以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调解。不过,这种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得相对较少。 最后一个途径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前面几种方式都无法解决问题,患者可以向法院起诉。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以及自己受到的损害。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诉讼的优点是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但程序相对复杂,时间也会比较长,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 总之,在医患纠纷中获取赔偿金,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并且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的证据,比如病历、诊断证明、费用清单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