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管辖违反级别管辖该如何处理?


在探讨协议管辖违反级别管辖该如何处理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协议管辖和级别管辖。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书面方式约定管辖法院。通俗来讲,就是双方提前商量好,如果以后有了纠纷,去哪个法院打官司。而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组织系统来划分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不同级别的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和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这就意味着,虽然当事人有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但这个选择不能违反级别管辖的规定。 当协议管辖违反级别管辖时,该协议管辖条款是无效的。因为法律明确规定了这种限制,如果违反了,就不能按照当事人的协议来确定管辖法院。那么,接下来该如何确定管辖法院呢? 此时,要按照法定管辖的规则来确定。法定管辖是法律直接规定案件由哪一级、哪一个法院管辖。一般来说,对于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就是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合同履行地则要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实际履行情况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当事人发现协议管辖违反级别管辖,应当及时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会对管辖权异议进行审查,如果认定协议管辖无效,就会根据法定管辖的规定,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 例如,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000万元的合同,约定由基层法院管辖。但根据级别管辖的规定,标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案件应由中级法院管辖,那么这个协议管辖就是无效的。如果双方发生纠纷,甲公司向基层法院起诉,乙公司可以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基层法院审查后会将案件移送到中级法院。 总之,协议管辖违反级别管辖时,协议管辖条款无效,应按照法定管辖规则确定管辖法院,当事人可以通过提出管辖权异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