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与遗嘱冲突时受赠人与继承人该如何处理?


在讨论遗赠与遗嘱冲突时受赠人与继承人的处理方式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遗赠与遗嘱的概念。 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设立遗嘱把遗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无偿赠给国家、社会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并在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遗嘱则是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此有关事务并于死亡后发生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当遗赠与遗嘱发生冲突时,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相应的规定来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对遗嘱继承和遗赠都有明确的规范。根据法律,遗嘱继承和遗赠都体现了被继承人处分个人财产的意愿,但它们之间的优先顺序和具体执行有不同要求。 从效力上来说,如果遗嘱和遗赠都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一般遵循尊重被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原则。但如果内容相互抵触,通常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后设立的遗嘱或遗赠一般会优先于先设立的。因为被继承人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想法发生了改变,后设立的更能体现其最新意愿。 在实际处理中,如果受赠人与继承人对簿公堂,法院会审查遗嘱和遗赠的真实性、合法性。包括是否是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例如,遗嘱可能需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等。 如果两者都合法有效且内容冲突,对于冲突部分,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被继承人对同一财产既立有遗嘱又有遗赠,且无法确定其最终意愿时,可能会根据公平原则等进行合理分配。 对于受赠人和继承人来说,首先应该尝试协商解决。通过沟通,了解彼此的诉求,看是否能达成一致。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都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比如,遗嘱或遗赠的原件、见证人证言等。 总之,当遗赠与遗嘱打架时,受赠人与继承人应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解决争议,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