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置?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置: 首先是确保安全。在事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闪灯。如果是在高速公路等道路上,还要在来车方向一定距离外(一般来说,普通道路50 - 100米,高速公路150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目的是防止后续车辆再次发生碰撞事故,保障现场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 其次是查看人员伤亡情况。迅速查看事故现场是否有人员受伤,如果有,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援。因为生命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及时的救治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伤害程度。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等情形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接着报警。无论事故大小,都应该及时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向交警部门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情况等信息。交警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比如勘查现场、认定事故责任等。报警是为了让专业的执法人员介入,保障事故处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然后是保护现场。在交警到来之前,尽量不要随意移动事故车辆和相关物品,保持现场的原始状态。因为现场的痕迹、车辆位置等信息对于交警判断事故责任非常重要。如果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最后是收集证据。可以用手机等设备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包括事故车辆的位置、碰撞部位、刹车痕迹、交通标志标线等情况。同时,记录对方车辆的车牌号、驾驶证、行驶证、保险等信息,还可以寻找现场的目击证人并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这些证据在后续的事故处理、保险理赔等过程中都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