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该如何处理?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是指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买卖双方因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概念。 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将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会销售并转移房屋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它是一种典型的双务合同,双方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当出现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时,有多种解决途径。协商是最常见的方式,买卖双方可以自行沟通,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省时省力,还能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通过调解解决。调解可以由有关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第三方介入,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可以考虑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仲裁是指买卖双方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和高效性等特点。而诉讼则是指买卖双方将争议提交给人民法院,由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诉讼是一种最具权威性的解决方式,但程序相对复杂,时间也可能较长。 在处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时,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准则,其中关于合同的规定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例如,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比如,该解释第八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总之,在处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