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低于食品国家标准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当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低于食品国家标准时,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食品国家标准是国家为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而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具有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企业在生产食品时,必须严格遵循这些标准,以确保所生产的食品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三项规定,禁止生产经营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就意味着,如果食品生产企业制定的标准低于国家标准,其生产出来的食品很可能会被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对于这种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此外,消费者如果因食用了该企业生产的低于国家标准的食品而受到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如果企业发现自己制定的标准低于国家标准,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主动停止生产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相关产品,重新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标准,并按照新的标准进行生产。同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理,争取从轻处罚。总之,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保障食品安全,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