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事该如何处理?


肇事逃逸后事的处理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是事故发生后的初始响应及报案环节。当发现肇事车辆逃离现场,受害者或者目击者要立刻向警方报案,并且尽可能详细地提供逃逸车辆的信息,比如车牌号码、车型、车身颜色、逃逸方向等。同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保护好事故现场,搜集各种证据,像拍照、录影、标记车辆位置等。 接着进入法律程序的调查及侦破阶段,交警部门会立即展开详细调查,通过监控视频、现场痕迹、目击者证言等多种途径,来搜寻肇事车辆及其驾驶员的信息。 对于肇事逃逸的处罚,要分情况来看。如果肇事者逃逸但没有构成犯罪行为,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其做出处罚金额在200元至2000元之间的行政处罚决定,还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并且吊销驾照。同时,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保险公司按规定应于次年上浮逃逸车辆保险费。 要是交通肇事者逃逸且构成了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且,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另外,关于肇事逃逸后私了销案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肇事逃逸就算双方私了,公安机关也会依法查办。不过存在特殊情况,比如确实没违法、情节特别轻微、已过追诉期等,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相关概念: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追诉期: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