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者家属应该如何处理?


当遇到家里有人肇事逃逸这种情况,家属的正确处理方式至关重要,以下为您详细说明。 首先,家属应第一时间劝导肇事逃逸者主动投案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主动投案自首能够体现肇事逃逸者的认罪态度,在后续的司法量刑过程中,法官会根据其自首情节,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逃逸的行为不仅会加重处罚,还会使逃逸者一直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主动自首能让事情更快得到妥善处理。 其次,积极协助警方调查。家属有义务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提供所知的关于肇事逃逸事件的相关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家属故意隐瞒、包庇肇事逃逸者,阻碍警方的调查工作,可能会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 再者,积极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在交通事故中,受害者遭受了身体和经济上的损失,家属可以代表肇事逃逸者与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积极协商赔偿事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积极赔偿受害者的损失,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受害者的伤痛,也有助于争取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谅解,在司法量刑时,这也会作为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 最后,要对肇事逃逸者进行心理疏导。肇事逃逸者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家属应给予其关心和支持,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鼓励他勇敢面对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同时,要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避免他在未来再次犯下类似的错误。 总之,肇事逃逸者家属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要保持冷静,按照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既要帮助肇事逃逸者承担应有的责任,也要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