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定案后,司法机关发现有错误时应当怎么处理?


当人民法院定案后,司法机关发现有错误时,有着相应的法律处理程序和方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司法机关发现错误可能涉及多种情形,比如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等。为了保障司法的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对此规定了相应的纠错机制。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这是针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发现错误时的救济程序。如果司法机关发现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有错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在刑事案件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对于行政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也有类似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当司法机关发现人民法院定案有错误时,会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通过再审等方式来纠正错误,以确保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 张凯去咨询已服务867人响应1小时内
- 闫旭东去咨询已服务2530人响应1小时内
- 刘琳去咨询已服务3654人响应1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