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发现无权管辖该怎么处理?
我之前去法院起诉一个案子,法院也立案了。后来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审查后发现自己确实没有管辖权。我就很担心这个案子后续会怎么处理,会不会一直拖着不给我解决,想知道法律上对于这种立案后发现无权管辖的情况是怎么规定处理方式的。
展开


在法律程序中,立案后发现无权管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将为您详细解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管辖权。管辖权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范围。不同类型的案件,有不同的管辖规定。比如,有的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有的案件则由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这就像不同的工作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一样,法院也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当法院立案后发现自己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也就是说,法院会把这个案子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去处理。受移送的法院不能再自行移送,这是为了避免案件在不同法院之间来回推诿,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举个例子,如果您在A地法院起诉一个合同纠纷案件,A地法院立案后发现合同履行地在B地,根据法律规定这个案子应该由B地法院管辖,那么A地法院就会把案件移送给B地法院。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需要过于担心。虽然案件被移送,但程序会继续进行,只是审理的法院发生了变化。在移送过程中,法院会处理好相关的手续和材料交接。此外,如果当事人对管辖权的移送有异议,也可以依法提出。当事人可以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如果法院裁定驳回异议,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上诉。总之,立案后发现无权管辖,法院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移送处理,以保障案件能够在有管辖权的法院得到公正、有效的审理。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性,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