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上发生轻微事故该如何处置?


在道路上发生轻微事故时,有一套规范的处置流程,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在发生事故后,应该马上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闪灯。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还需要在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在城市快速路上,应在来车方向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在一般道路上,则要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这是为了防止后续车辆再次发生碰撞事故,保障现场人员和车辆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接下来,要拍照记录事故现场。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事故现场的照片,这些照片要能够清晰反映事故车辆的位置、碰撞部位、车牌号、道路状况等信息。拍摄的照片可以作为后续处理事故的重要证据。 然后,要及时撤离现场。如果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造成交通拥堵。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九条,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采取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等方式固定证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之后,进行协商赔偿。撤离现场后,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事故的赔偿问题进行协商。协商的内容包括车辆维修费用、医疗费用等。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赔偿协议并履行。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由交警来处理。交警会根据事故现场的证据和情况,认定事故责任,并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可以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赔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