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引起的法律纠纷如何处理?


限购令通常是政府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限制居民购房数量或购房资格的政策措施。当限购令引发法律纠纷时,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处理。 首先,从合同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但因限购令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可能构成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情势变更是指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情形。 如果认定为不可抗力,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在限购令引发的纠纷中,如果限购政策的出台是在合同签订之后,且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导致合同无法履行,那么违约方可能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例如,购房者因限购政策失去购房资格而无法履行购房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可以主张不可抗力免责。 如果认定为情势变更,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比如,限购令使得购房者购房成本大幅增加或无法实现购房目的,继续履行合同对购房者明显不公平,购房者可以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 在处理限购令引起的法律纠纷时,当事人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同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协商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双方可以就合同的变更、解除或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仲裁需要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诉讼则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 总之,限购令引起的法律纠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解决,以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