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驾车出车祸该如何处理?


未成年驾车出车祸,处理方式如下: 首先是现场应急处理。一旦未成年驾车出车祸,应当立即停车,避免二次事故发生,这是保障现场人员安全的首要措施。然后要保存证据,比如用手机拍照记录事故现场的车辆位置、碰撞情况、道路标识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事故责任认定很关键。同时,如果有人员受伤,必须马上抢救伤员,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后,要及时向交警报警,等待交警前来处理,交警会对事故进行勘查、认定责任等。 接着是责任认定与承担方面。从法律规定来说,我国法律规定取得驾照年龄为18岁,未成年人驾车属于无证驾驶,是违法行为。 如果是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多数情况下未成年人没有财产或财产不足,就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除监护人外,车辆所有人或实际控制车辆的人,以及从未成年人驾车中获得利益的人,在某些情形下也可能承担赔偿责任。比如,经过车辆所有人许可而驾驶车辆发生事故,车辆所有人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都作为民事赔偿主体;若车辆所有人对车辆管理有重大疏忽,同样要和监护人一起作为民事赔偿主体。 刑事责任方面,如果驾驶人已满14周岁,驾车故意将人撞死引起交通事故,会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有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会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有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会承担危险驾驶罪的刑事责任。 另外,若对事故认定书有异议,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说明理由和依据并提供证据;若上一级维持原认定结果,还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中举证推翻事故认定书效力 。 相关概念: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在法律上他们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一般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