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交通秩序的重要流程。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 首先是现场处理。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停车,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如果有人员伤亡,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救助伤者。同时,拨打122报警电话,向交警部门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形态、车辆号牌等信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摄像,固定证据,包括车辆位置、碰撞部位、刹车痕迹等。如果事故造成交通堵塞,在拍照固定证据后,应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接着是交警部门处理。交警到达现场后,会进行现场勘查,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测量、绘制现场图等工作,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证据。调查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驾驶证、行驶证、保险情况等。必要时,交警会对当事人进行酒精、毒品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酒驾、毒驾等违法行为。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情况,交警会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一般在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然后是损害赔偿调解。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双方进行损害赔偿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分别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最后是民事诉讼。如果当事人不愿意通过调解解决赔偿问题,或者调解不成,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失和对方的过错。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也对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作出了详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