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无法确定责任该如何处理?


在交通事故中无法确定责任时,有多种途径来处理该情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相关概念。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对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作出的具体认定。 当出现无法确定责任的情况时,交警部门的处理十分关键。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在无法确定责任的情况下,交警部门会尽力进行调查。他们会通过勘查事故现场,收集现场的痕迹、物证,比如刹车痕迹、车辆碰撞的位置等;询问事故当事人和证人,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还可能会借助监控视频、行车记录仪等资料来还原事故真相。如果经过上述一系列的调查工作,仍然无法明确责任,交警部门一般会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而不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这份证明会记载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但不会对事故责任进行划分。 接下来谈谈当事人在拿到交通事故证明后的处理方式。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可以自行协商解决赔偿事宜,签订赔偿协议。但要是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就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划分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等。例如,如果一方车辆存在超速行驶的情况,即使责任无法明确,法院也可能会认定该方承担相对较大的责任。此外,如果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无法确定责任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这样的规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权益。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当事人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比如,及时拍摄事故现场的照片和视频,记录车辆的损坏情况、现场的位置等;保存好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费用清单等医疗资料;与事故相关的其他证据,如维修发票、交通费用票据等也要妥善保管。这些证据在协商赔偿或者诉讼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在交通事故无法确定责任时,要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