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不到立案标准的案件该如何处理?
我遇到个事儿,感觉可能涉及违法,但又不确定够不够立案标准。要是最后判定达不到立案标准,这案件会怎么处理啊?我想知道后续流程和结果,心里好有个底,免得一直悬着。
展开


在法律实践中,对于达不到立案标准的案件,处理方式会因案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分别从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三个方面来为你详细说明。 对于刑事案件,如果经审查认为达不到立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也就是说,对于不够立案标准的刑事案件,司法机关会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并告知控告人理由,控告人还有申请复议的权利。 在行政案件方面,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对发现或者受理的案件暂时无法确定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办理。如果经调查后发现达不到立案标准,没有违法事实的,或者违法行为已过追究时效的等情况,应当予以终止调查。这意味着行政案件达不到立案标准时,可能会终止调查程序。 对于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如果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发现不符合立案条件,会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例如,原告没有明确的被告,或者没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情况,就可能出现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结果。不过,当事人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