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中该如何审理离婚案?


在再审程序中审理离婚案件,和普通的一审、二审案件存在明显差异,下面为你详细解读。首先,需要理解再审的启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对于离婚案件而言,如果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的判决存在错误,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再审。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再审的审理程序也有其特殊之处。再审法院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适用一审程序还是二审程序。如果原来是一审案件,再审时适用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如果原来是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再审时适用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在再审过程中,法院会重点审查再审申请的事由是否成立。当事人需要提供新的证据,或者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又或者证明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比如,在财产分割问题上,如果有新的证据证明一方隐藏、转移了夫妻共同财产,法院会对这部分财产重新进行审理和分割。 另外,再审案件的审理也会注重调解。因为离婚案件涉及到当事人的情感和家庭关系,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更有利于当事人日后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能够通过调解达成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原判决、裁定视为撤销。 最后,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也有明确规定。适用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应当在六个月内审结;适用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总之,再审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纠错的机会,但当事人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申请再审,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