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从犯该如何认定?
受贿罪从犯的认定是一个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复杂但又十分关键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受贿罪从犯的认定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受贿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收别人的钱,或者为了收钱帮别人办事,这就可能构成受贿罪。
而对于从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那么在受贿罪的共同犯罪里,如何判断谁是从犯呢?
一方面,从在犯罪中的作用来看,如果某人在受贿犯罪中只是起到了次要的作用,没有起到决定性或者主要的推动作用,那可能会被认定为从犯。比如在整个受贿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是主导者,决定是否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取何种利益等核心事项。而其他人只是听从该国家工作人员的安排,帮忙传递一下财物、跑跑腿等,并没有对受贿行为的实施起到关键的决策性作用,那么这些人就有可能被认定为从犯。
另一方面,从参与犯罪的程度来讲,如果参与人只是部分参与了受贿犯罪活动,没有全程 参与或者参与的环节比较边缘,也可能属于从犯。例如,在受贿行为已经基本谈好的情况下,有人帮忙完成了最后交付财物的动作,但对于受贿的前期商议、利益交换等关键环节并没有参与,那么这个人在整个犯罪中的参与程度相对较浅,也符合从犯的特征。
此外,在判断是否为从犯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主观故意。如果某人虽然参与了与受贿相关的行为,但他并不清楚这是受贿行为,或者对受贿行为的性质和后果认识不足,只是在不知情或者被误导的情况下参与其中,也需要谨慎认定其是否构成从犯。比如,某人以为自己帮忙传递的是正常的业务往来物品,而实际上是行贿的财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调查其主观认知情况。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受贿罪从犯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包括在犯罪中的作用、参与程度、主观故意等。并且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每一个案件的认定都准确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撞人后送医院后回家这种情况算逃逸吗?
法援机构决定是否更换法律援助人员的期限是多久?
2024年借的钱到现在都不还该怎么办?
房屋租赁费欠条该怎么写?
继子女认定有哪些法律规定?
借款几年不起诉会作废吗?
办了健身卡一次都没去过可以退吗
行政调解是否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增减挂钩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车祸责任划分是怎样的?
遇到老员工人身攻击该怎么办?
营业执照年检需要交费吗?
水电不过 户原房东销户怎么办?
什么是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没有证据是否可以起诉第三者?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可以填几个?
退一赔三算敲诈吗?
再审案件二审开庭程序是怎样的?
保险公司会在哪些状况下说不?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