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造货币罪如何认定?
我在生活中听说过变造货币这种行为,也知道这是违法的。但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到底怎样才算构成变造货币罪。比如对货币进行了怎样的改动算变造,变造到什么程度会被认定为犯罪等,想了解一下具体的认定标准。
展开


在了解变造货币罪如何认定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变造货币罪。简单来说,变造货币罪指的是通过拼接、剪贴、揭层、挖补等方法,对真货币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面额、含量等,使其价值增大,数额较大的行为。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它的认定。 首先是行为对象,变造货币罪针对的对象是正在流通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这里的“正在流通”很关键,如果是已经退出流通的货币,比如古钱币,对其进行所谓的“变造”,就不会构成此罪。 其次是行为方式,必须是对真币进行加工改造。例如,将多张真币剪贴拼接成一张面额更大的货币,或者把货币的一部分揭层后再加工等。这些行为都是在真币的基础上进行的,与伪造货币不同,伪造货币是完全制造假币,而变造货币是在真币上动手脚。 然后是数额要求。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变造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应予以立案追诉。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这个数额标准,才会被认定构成变造货币罪。如果变造的数额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最后是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变造货币,并且希望通过这种行为获取非法利益。如果是因为过失或者不知情而对货币造成了一些外观上的改变,不构成变造货币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总之,认定变造货币罪需要综合考虑行为对象、行为方式、数额以及主观方面等多个因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