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假精神病”“被精神病”该如何认定纠正?

我怀疑自己被误诊为精神病了,身边也有人觉得我是“被精神病”。现在我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精神病,这种“假精神病”“被精神病”的情况要怎么去认定和纠正呢?希望懂的人能给点建议。
展开 view-more
  • #精神病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假精神病”通常指的是一些人假装患有精神疾病以达到某些目的,比如逃避法律责任等;“被精神病”则是指本身没有精神疾病,却被错误地诊断为患有精神病。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它们的认定与纠正方法。 认定“假精神病”和“被精神病”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判断。首先,可以通过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判断,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生活经历、家族精神病史等;进行精神状态检查,观察患者的行为、言语、思维等表现;还可能借助一些心理测试和医学检查手段,如脑电图、脑影像学检查等,来综合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 如果对初步的诊断结果有怀疑,患者或其监护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根据《精神卫生法》,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再次诊断可以选择到其他有资质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鉴定则需要委托具有资质的精神障碍医学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人应当到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机构面见、询问患者,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若经认定确实存在“假精神病”或“被精神病”的情况,纠正措施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对于“被精神病”的患者,应当及时解除对其的强制医疗等限制措施。如果患者因为“被精神病”遭受了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损害,其有权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侵权人包括错误诊断的医疗机构、相关责任人等。 此外,对于“假精神病”的情况,如果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等非法目的而假装精神病,一旦被查实,要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比如,在刑事诉讼中,可能会影响量刑等。总之,无论是认定还是纠正“假精神病”“被精神病”,都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专业程序进行,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