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医疗事故认定?


医疗事故认定是一个严肃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过程,它关乎患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医疗机构的责任判定。以下将为你详细介绍医疗事故认定的相关内容。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通俗来讲,就是医院和医生在给病人看病过程中,因为违反了相关规定,不小心对病人身体造成了伤害,这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接下来是医疗事故认定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相关规定,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审核。如果是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在接到报告后及时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另一种途径是通过法院诉讼。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委托相关的鉴定机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然后是医疗事故认定的流程。一般来说,第一步是提出申请。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交书面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第二步是受理。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会在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符合受理条件,会予以受理,并通知申请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三步是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会抽取相关专家组成鉴定组,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鉴定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材料、陈述及答辩等情况,依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第四步是作出处理决定。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鉴定结论,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如果是通过法院诉讼途径,法院会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最后,关于需要准备的材料。患者一方通常需要准备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检查报告等,这些材料能够反映患者的诊疗过程。此外,还需要准备身份证明,以证明申请人的身份。医疗机构则需要提交其保管的病历资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其他材料等。 总之,医疗事故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和医疗机构都应当积极配合,提供真实、完整的材料,以确保认定结果的公正、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