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环境案件中污染如何认定?

我在处理一起可能涉及环境污染的事情,但是不太清楚在法律上对于环境案件里的污染是怎么认定的。比如什么样的情况算污染,需要哪些证据之类的。我想知道认定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以便判断这件事是否真的构成环境污染。
展开 view-more
  • #环境污染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环境案件中,污染的认定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并且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 首先,从污染物的排放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污染防治法律,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认定污染的一个重要依据。通俗来讲,如果企业或者个人向环境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或者当地政府制定的允许范围,那么就很可能被认定为存在污染行为。例如,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超过了当地规定的排放标准,那么该工厂的废水排放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污染环境。 其次,即使污染物排放没有超过标准,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害后果,也可能被认定为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只要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无论是否超标排放,污染者都要负责。比如,一些低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排放,虽然每次排放都未超标,但却导致了周边土壤、水体等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种情况也会被认定为污染。 再者,认定环境案件中的污染还需要专业的监测和鉴定。依据《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是认定污染的重要证据。这些监测数据需要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由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总量等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环境案件,还可能需要进行司法鉴定,以确定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某起土壤污染案件中,通过专业的土壤检测机构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结合周边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排污历史,来判断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的来源。 此外,公众举报、环境巡查等发现的异常环境现象也是认定污染的线索。当相关部门接到公众举报或者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环境有异常变化,如水体变色、散发异味等,就会展开调查。一旦调查发现存在污染行为,就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总之,环境案件中污染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危害后果、专业监测鉴定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认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