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定民间借贷纠纷?


民间借贷纠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引发的争议。下面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说明如何认定民间借贷纠纷。 首先,要确定借贷关系的存在。借贷关系通常通过借款合同、借条、欠条等书面凭证来证明。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这意味着,如果要认定存在民间借贷纠纷,最基本的就是要有能证明双方存在借贷意思表示的书面材料。 其次,资金的交付是重要认定因素。仅有借条等凭证还不够,还需要有款项实际交付的证据。款项交付方式多样,如现金交付、银行转账、微信或支付宝转账等。以银行转账为例,转账记录可以清晰地显示资金的流向和金额。如果是现金交付,可能需要有相关的证人证言、取款记录等辅助证明。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九条,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借贷合同生效。 再者,要审查借贷行为是否合法。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而非法的借贷行为不受法律支持。比如,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这种借贷关系就不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几种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等。 最后,利息约定也是认定民间借贷纠纷的一个要点。民间借贷可以约定利息,但利息的约定要符合法律规定。根据相关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如果利息约定过高,超过法律保护的范围,超过部分是不受法律支持的。 综上所述,认定民间借贷纠纷需要综合考虑借贷关系的存在、资金交付、行为合法性以及利息约定等多个方面,并且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