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犯改判实刑收监该怎么做?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当缓刑犯出现特定情形时,就可能会被改判实刑并收监执行。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缓刑犯改判实刑收监的相关内容。 首先,了解一下哪些情形会导致缓刑犯被改判实刑收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接下来,说说具体的操作流程。如果是发现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有漏罪的情况,侦查机关会按照正常的刑事案件侦查流程对新罪或漏罪进行侦查。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经过审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会对新罪或漏罪进行审理,并结合前罪作出判决。最终,根据判决结果决定是否撤销缓刑,改判实刑并收监执行。 若缓刑犯违反了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执行机关(一般是社区矫正机构)会向原作出缓刑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在收到建议书后,会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经过审理,如果认为符合撤销缓刑条件的,会作出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的裁定。一旦裁定生效,公安机关会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收监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改判实刑收监的过程都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同地区在具体操作细节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的法律框架和原则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