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房产证的房产该如何继承?


在探讨没有房产证的房产如何继承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按照其有效遗嘱或者法律的具体规定,无偿取得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房产证是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没有房产证,意味着房屋的产权归属和合法性等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没有房产证的房产,大致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不同情况的继承方式也有所不同。 第一种情况是农村的自建房。在农村,很多自建房是没有房产证的,但这类房屋是基于农村宅基地建造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相关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对于地上的自建房,继承人可以继承房屋本身。因为房屋是被继承人合法建造的,属于其个人合法财产。继承人继承房屋后,也就相应地获得了房屋所占宅基地的使用权。但是,这种继承的房屋不能进行翻建、改建、扩建等,直到房屋自然坍塌灭失后,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 第二种情况是购买了房屋,但尚未取得房产证。比如购买的是期房,在购房人去世时还未拿到房产证。如果是这种情况,购房合同以及相关的付款凭证等可以证明购房人对该房屋拥有权益。继承人可以继承购房人的合同权利。在满足办理房产证的条件时,继承人可以凭借相关的继承证明文件、购房合同等资料,去办理房产证,将房屋产权登记到自己名下。这里涉及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权利义务继承的规定,即被继承人订立的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其去世后,由继承人依法继承。 第三种情况是违章建筑。对于违章建筑,由于其建造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获得合法的建设审批手续,所以严格来说,违章建筑不属于合法的财产,不能被继承。如果相关部门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等处理,继承人不能以继承为由主张权利。 在进行没有房产证的房产继承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要确定继承人的范围。根据《民法典》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其次,要进行继承公证或者通过诉讼来确定继承权。如果继承人之间对于房产继承没有争议,可以到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公证处会对继承人的身份、继承权等情况进行核实,出具继承公证书。如果继承人之间存在争议,比如对继承份额有不同意见等,就需要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由法院来判决房产的继承问题。最后,根据继承公证文书或者法院的判决书等,办理相关的房产交接等手续。如果可以办理房产证,要及时去办理。 总之,没有房产证的房产继承情况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