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诈骗罪行为并进行判决?
我想了解下在法律上到底怎么认定一个行为是不是构成诈骗罪。我身边好像有类似诈骗的事儿,但是不太确定,而且也想知道如果真的认定是诈骗了,法院一般会怎么去判决,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在法律中,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首先,认定诈骗罪行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通俗来讲,就是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想着把别人的钱或者东西弄到手,归自己所有,而不是正常的借用或者交易。比如张三编造自己生病急需钱的虚假理由向李四借钱,并且压根就没打算还钱,这就体现了非法占有的故意。 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虚构事实就是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透露真实情况。像王五谎称自己有一批低价的名牌商品,吸引赵六付款购买,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批商品,这就是虚构事实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要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也就是说,被害人是因为相信了行为人的谎言,才把自己的财物给了对方。 关于诈骗罪的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由当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比如,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数额较大”可能是诈骗金额达到五千元以上,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可能三千元以上就属于“数额较大”了。 法院在判决时,除了考虑诈骗金额,还会考虑其他情节,比如是否是累犯、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如果行为人是累犯,处罚会相对较重;如果有自首、立功等表现,处罚则可能会从轻或者减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