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权纠纷如何判定?
我家跟邻居因为土地使用权起了争执,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现在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这种土地使用权纠纷是怎么判定的呢?有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和依据,我该从哪些方面去看这件事呢?
展开


土地使用权纠纷的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首先,土地权属证书是判定土地使用权归属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也就是说,土地权属证书上登记的权利人,通常被认定为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人。在纠纷判定时,法院或相关部门会首先查看双方是否拥有合法有效的土地权属证书。如果一方持有合法的证书,在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其土地使用权主张往往会得到支持。其次,如果没有土地权属证书或者证书存在争议,就要参考土地的历史使用情况。比如,长期以来一直由某一方实际使用该土地,并且对土地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和建设,如耕种、建房等,这种实际使用情况会被纳入考虑范围。同时,土地来源也是判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地可能是通过划拨、出让、转让等方式取得的,不同的取得方式有不同的法律程序和要求。判定时会审查土地取得的合法性,若取得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其土地使用权主张可能不被认可。另外,对于土地使用权的约定也很关键。如果双方之间存在关于土地使用的合同、协议等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些约定将作为判定的重要参考。在判定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证据可以包括土地权属证书、合同协议、证人证言、照片视频等。法院或相关部门会对证据进行审查和判断,以确定事实真相。总之,土地使用权纠纷的判定是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的。当事人在遇到纠纷时,应及时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