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如何判定的?


高利贷的判定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的标准。简单来说,高利贷就是指那些贷款利率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借贷行为。判定高利贷主要看约定的利率是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 根据2020年第二次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所说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举个例子,如果在借款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65%,那么四倍就是14.6%,要是约定的年利率超过了14.6%,超过的部分就不受法律保护,从这个角度来说,超过部分的利率就带有高利贷的性质。 在司法实践中,判定是否为高利贷不仅仅只看利率这一个因素。有些放贷人可能会通过收取手续费、砍头息等方式变相提高利率。所谓砍头息,就是在出借资金时先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钱,比如你要借1万元,对方只给你9000元,却让你按照1万元的本金来还款和计算利息。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约定的利率可能没有超过法定标准,但实际上借款人承担的利率是远远高于法定标准的,这也属于高利贷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外,判定高利贷还需要考虑借贷行为本身是否合法合规。如果借贷行为存在欺诈、胁迫等违法情形,即便利率没有超过法定标准,也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的借贷关系。而且,如果放贷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还可能会触犯刑法,构成高利转贷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总之,判定高利贷不能仅仅依据利率这一个单一的指标,而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遇到借贷纠纷时,如果对是否属于高利贷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