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保证书怎样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保证书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较为常见,它是一方对另一方作出特定行为或不作出特定行为的承诺。然而,并非所有的保证书都具有法律效力,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保证书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下面从多个方面为你分析怎样写保证书才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保证书的内容必须合法。这意味着保证书所约定的事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例如,若保证书约定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违背社会公德、损害公共利益等内容,该保证书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就为保证书内容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签订保证书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也就是说,作出保证的一方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签订保证书,不存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是在被欺诈、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保证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保证书的主体要适格。作出保证的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保证书是无效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保证书,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 另外,保证书的形式最好采用书面形式,并且由保证人签字或盖章。书面形式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时难以举证。同时,签字或盖章是对保证书内容的确认,也是保证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 最后,如果保证书中涉及到担保等内容,还需要符合担保相关的法律规定。例如,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保证合同应当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等内容。 总之,要使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从内容、意思表示、主体、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在签订保证书时,如果对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