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该如何进行协商调解?
我遇到了医疗纠纷,不知道该怎么和医院协商调解。我担心自己不了解流程,会在协商中吃亏,也不知道该提出哪些合理的诉求。希望能了解医疗纠纷协商调解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展开


医疗纠纷的协商调解,指的是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解决方案的过程。它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等优点,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医患双方要表明协商调解的意愿。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协商的要求,医疗机构在接到请求后,应及时安排人员与患者方进行沟通。一般来说,医疗机构会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处理医疗纠纷,如医患关系办公室等。 接着,收集和准备相关材料。患者方需要准备好病历、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与医疗纠纷有关的资料,这些材料是协商调解的重要依据。医疗机构也应提供相应的医疗记录、诊疗规范等资料,以证明其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然后,双方进行面对面的协商。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表达。患者方可以详细陈述自己的诉求和理由,如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改进医疗服务等。医疗机构则应就患者的诉求进行回应,解释医疗行为的过程和依据。双方可以就赔偿金额、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医患双方应当文明、理性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有违法行为。 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应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纠纷的主要事实、协商确定的解决方案、履行方式和期限等条款。签订协议后,双方应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如果协商调解不成,患者方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如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提起民事诉讼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