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犯帮信罪不起诉的可能性大吗


在校学生犯帮信罪不起诉的可能性大小,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判断。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帮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帮信罪就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情况 。比如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等这些情形,就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不起诉的可能性较大。一是涉及的钱款数额达不到犯罪标准,也就是没有达到刚才说的那些情节严重的标准,那就不构成犯罪,自然不会被起诉。二是如果主观上并不知道别人正在进行信息网络犯罪,而且实际上也没有提供实质性帮助,这种情况也不会被起诉。比如只是正常地借了个账号给同学,自己根本不知道同学用来做违法犯罪的事。三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只是起到了次要或辅助作用,属于从犯角色,也有可能不起诉。四是如果已经退还了受害者的损失,并且获得了受害者的谅解,这种情况下检察机关也可能考虑不起诉。另外,如果犯罪事实不够清楚,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有罪,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也不会被起诉。 不过,近年来帮信罪案件数量增多,司法机关对此类犯罪打击力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不起诉比例相对降低。但对于在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其社会阅历不足、可能受到误导等因素,司法机关在处理时通常也会综合考量教育挽救的目的。 相关概念: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