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是如何编制的?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能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清晰了解企业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其编制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它主要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是企业日常的业务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投资活动涉及企业的长期资产购建和对外投资等;筹资活动则与企业的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的变化有关,像吸收投资、发行债券等。 接下来是编制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要考虑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加上前期销售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款项,减去本期销售本期退回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的商品支付的现金。 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出发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是因为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实际发生现金流入和流出,所以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这些费用虽然在计算净利润时被扣除,但并没有现金流出,所以在调整时要加回来。 在编制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技巧。第一步,设置现金流量表账户,分别记录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第二步,根据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账簿,分析每一笔现金收支业务,判断其属于哪种活动的现金流量,并记录在相应的账户中。第三步,汇总各个账户的发生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初稿。第四步,对初稿进行审核和调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比如,检查各项现金流量的分类是否正确,数据是否与其他财务报表一致等。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时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所以,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确保报表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总之,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活动有深入了解,掌握正确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并严格遵守相关会计准则。通过准确编制现金流量表,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