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它对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填列法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编制过程。 首先,要明确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概念。现金流量表主要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部分。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像吸收投资、发行债券等。 接下来,采用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要对企业的相关账户进行分析。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为例,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 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账款期初余额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 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 票据贴现的利息。这一公式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该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过对相关账户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准确得出该项目的金额。 对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比如“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而收到的现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包括债权性投资收回的利息、收回的非现金资产,以及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这也是依据相关会计准则来确定的。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为例,该项目反映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在计算时,要准确分析相关账户的发生额,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对一些特殊项目进行处理。例如,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要根据“应交税费”等账户的记录进行分析填列。同时,要注意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保证报表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总之,用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对企业的各类账户进行细致分析,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计算和填列。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准确、可靠的现金流量表,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