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打工时被拖欠工资?


在打工过程中,要防止被拖欠工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工资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重要内容。这样一来,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工资,劳动者就有了维权的重要依据。 其次,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在日常工作中,要保留好能够证明自己工作情况和工资待遇的证据,比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工作服、工作邮件、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发生工资纠纷时,能够帮助劳动者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但劳动者自己保存好证据,能在维权过程中更加主动。 再者,了解用人单位的信誉和经营状况。在入职前,可以通过网络、工商登记信息等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信誉情况和经营状况。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较多的劳动纠纷或者经营不善的情况,那么劳动者就要谨慎考虑是否入职。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关注用人单位的经营动态,如果发现有拖欠工资的迹象,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劳动者要了解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甚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这一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