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不够立案标准会如何处罚?


如果帮信罪没有达到立案标准,一般有以下处理方式:首先,检察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起诉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也就是说,如果帮信行为情节轻微,达不到立案标准,检察院有可能不起诉 。 另外,如果这种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那么相关部门会给予行政处罚。比如可能会进行罚款、警告等处罚,如果情节相对严重,还可能会面临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对于未达帮信罪立案标准的情形,相关部门在确定处理方式时,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若行为接近立案标准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理措施。比如行为人虽然支付结算金额未达到二十万元,但是主观上明知对方从事犯罪活动且积极提供帮助,那可能面临的处罚就会相对重一些。 而且如果涉及到未成年人实施了此类行为,将通知其家长加强教育并引导其正确行为。这体现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注重对特殊群体的保护和教育。总之,即使未达到立案标准,也不意味着这种行为可以被忽视,法律依然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相关概念: 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单说就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一种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