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购买固定资产该如何入账?


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中,从个人购买固定资产的入账是一个需要严谨对待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固定资产入账的基本概念。固定资产入账是指将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价值和方法记录到会计账簿中,以便准确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财务信息。 从个人购买固定资产时,入账的第一步是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里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例如,你从个人手中购买了一台设备,设备的购买价格是10万元,为了将设备运输到企业并安装调试好,又花费了2万元的运输费和安装费,那么这台设备的入账成本就是12万元。 其次,关于发票的问题。从个人购买固定资产,企业应该取得合法有效的发票。如果个人无法自行开具发票,可以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发票是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的重要凭证,没有发票可能会影响固定资产的入账和后续的折旧扣除等。比如,没有发票可能导致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不能在税前扣除,从而增加企业的税负。 然后是入账的会计分录处理。一般来说,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科目。假设上述购买设备的款项是通过银行存款支付的,那么会计分录就是:借:固定资产 12万元;贷:银行存款 12万元。 最后,固定资产入账后,企业还需要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折旧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例如,上述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万元,那么每年的折旧额就是(12 - 1)÷ 10 = 1.1万元。每月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等) 0.0917万元(1.1÷12);贷:累计折旧 0.091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