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挪用特定款物罪是如何量刑的,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
我想了解一下关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量刑问题。我听说有相关法律规定,但不是很清楚具体内容。我身边发生了一件事,有人好像挪用了救灾的物资,我就想知道这种行为在法律上会怎么量刑,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
展开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从量刑方面来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所说的“情节严重”,在司法实践中有着具体的认定标准。根据相关立案追诉标准,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形,这些都属于情节严重,会被予以立案追诉 。 比如说,挪用救灾的专项资金去做其他项目,导致受灾群众无法及时得到救助,生活陷入困境,或者因为挪用抢险物资,使得抢险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这些都符合情节严重的情况。 相关概念: 挪用特定款物罪:指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犯罪行为。 直接责任人员:指在挪用特定款物犯罪行为中,对该行为的实施起到直接、关键作用的人员。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