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签订购房合同?


签订购房合同是购买房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权益和未来的生活。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签订购房合同的相关内容。 首先,要审查开发商的“五证”。“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条件。只有具备这“五证”,才能证明开发商售房的合法性,购房者才能放心购买。 其次,要明确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是购房合同的核心内容,其中应明确房屋的基本信息,包括房屋位置、面积、户型等;价格及付款方式,如总价、单价、付款时间和方式等;交付时间和标准,明确开发商交房的时间以及房屋应达到的交付标准;违约责任,要明确双方在违约情况下应承担的责任,例如开发商逾期交房、购房者逾期付款等情况的违约责任。 再者,要注意面积差异的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定原则处理。所以在合同中应明确面积差异的处理方式,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另外,关于产权登记的约定也很重要。合同中应明确开发商协助办理产权登记的时间和责任。《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预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现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销售合同签订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最后,签订购房合同过程中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如有不明白或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与开发商协商修改。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以确保合同符合自己的利益和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