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家暴该如何起诉?


当遭受家暴后决定起诉,这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起诉的相关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起诉前要做的准备工作。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它是证明家暴事实存在的关键。常见的证据类型有:医院的诊断证明和病历,这能直观反映因家暴受到的身体伤害情况;警方的出警记录和询问笔录,警方介入处理的记录具有较高的证明力;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它们能直观展现家暴发生后的场景和受伤状况;还有相关的证人证言,如果家暴发生时有他人在场,他们的证言也能作为证据。 此外,还要准备好起诉状,起诉状需要写明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以及具体的诉讼请求,比如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等,同时要详细陈述家暴的事实和理由。接下来是起诉的流程。第一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是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二步,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材料后,会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会在规定时间内立案,并通知原告缴纳诉讼费。第三步,立案后,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原被告送达传票。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原告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陈述、举证、质证等诉讼行为,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些法律规定为受家暴者通过起诉维护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