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打官司该如何起诉?


如果遇到医疗事故想要打官司起诉,可按以下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收集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证据包括病历、检查报告、诊断证明、用药记录等医疗相关文件,这些能直接反映医疗过程。同时,如果有证人证言也很重要,比如其他医护人员目睹了医疗过程或者知晓相关情况。收集这些证据是为了证明医疗事故确实存在。 接着要确定诉讼主体,也就是要明确起诉谁。一般来说,医疗机构肯定是要作为被告的,另外相关责任人,像主治医生等直接实施医疗行为的人员,也可能要被列为被告。 然后是起草起诉状,起诉状可不是随便写的。要详细地陈述医疗事故的经过,比如什么时候去看病、医生做了什么操作等;还要说明造成的损害后果,像是病情加重、身体落下残疾等;最后要明确要求医疗机构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比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而且起诉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之后就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通常情况下,是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把起诉状以及相关材料提交给法院,并且按照规定缴纳诉讼费用。 最后就是参加庭审,按照法院通知的时间准时去参加。在庭审过程中,要提交之前收集好的证据,和对方进行辩论,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后等待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也提到,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 另外要注意,此类案件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医疗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若无中断或中止证据,则面临败诉的风险。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就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间限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可能会面临权利得不到法院支持的风险。 管辖权:简单说就是哪个法院有权管这个案子,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地区的法院都有各自的管辖范围规定。 起诉状: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书面文件,用来表明起诉的原因、诉求等内容。





